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
第十二章时安 (第1/2页)
冬日的阳光透得稀薄,太平山的风吹得人脖子发紧。 转眼快到年底,距离他到沉家已经快三个月了。这天早上八点,沉兆洪带着他出门。 “今天是个好日子,属阳,入谱改名都合适。”他一手握住方向盘,一手拿着根烟,漫不经心地说。 车停在半山腰的老祠堂前。 那地方是沉家祖辈留下来的旧址,平日锁着门,只有重大节日或家族仪式才开,门匾上的“沉”字苍劲有力,透着年代沉积的威严。 陈安站在门口,身上的衣服是新的,深色呢料西装,是请裁缝量身定制的。 他如今再也不用穿捡来的旧衣服。 他看着那两扇朱红色木门缓缓被推开。灰尘扑面而来,屋里香案早已摆好,供桌上供着几位老祖宗的黑白照,香炉里灰满了,只剩几根残枝。 沉兆洪走得慢,神情肃穆。 “今后你叫沉时安。‘时’是你这一支的字辈,你单名一个字,正好。” 他点了点头。 火盆点燃,祖宗牌位前香火缭绕,他一板一眼地跪拜、奉香、报字辈。 从今天起,他不再只是一个靠边站的“安仔”,而是真正落进了这个姓氏里的“沉时安”。 到了晚上,别墅灯火通明,佣人忙进忙出,客厅里铺着厚地毯,银器反着暖光。 沉家的正式家族聚会并不常开,一年也不过三四次,这次突然召集,谁都知道是为他设的席。 第一眼见到沉兆华,他便认出来了。 五官和沉兆洪有些像,只是眼角略垂,说话语气里带一股老成稳重的圆滑。他站在厅中,一手端杯红酒,另一只手搭着王美琳的腰。 王美琳一身珠光宝气,红唇笑得妆面不动,只是看过来的目光,像是在打量一件送上拍场的拍品。 “这就是你说的那孩子?模样倒是端正。”她笑,“入谱、设席,办得倒是热闹。大嫂那边知道吗?” 沉兆洪没有看她,只抿了口茶,“还没跟她说。” 这句“还没说”说得很轻,屋里瞬间冷了几分。 王美琳脸上笑意未减,眼角却微微一收,没再接话。 沉乐琪倚在沙发上,手里捧着一杯无酒精鸡尾酒,冷眼旁观,直到母亲走远,她才慢悠悠道:“要叫人啊,叫‘姐’。” 沉时安看了她一眼,语气平平:“我们同岁。” “我比你大几个月。”她抿一口饮料,笑得骄纵,“不服气?” 那种从骨子里透出来的防备和轻蔑,无需明说就能感受到。她不屑掩饰,因为她从来没需要掩饰。 他没有回应,眼神却冷了几分。 沉时明站在餐桌边,始终没怎么说话。他比沉时安大一岁,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,身板瘦长,动作干净利落。他眼神不动声色地扫了沉乐琪一眼:“别闹。” 沉乐琪撇嘴,却听话地没再挑事。 沉时杰却不同。 “你就是……那个谁?”语气带着点试探与戏谑,“听说你打架挺凶的?” 沉时安偏头看他一眼:“你听谁说的?” “就有人讲嘛。”他笑着缩回去,眼里闪着捉狎的兴奋。 沉时杰是沉兆华的小儿子,今年十一岁。 那张脸他认得,湾仔后巷里他被几人围堵时,就有这副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模样。 沉时杰像是从未将那次“偶遇”当回事,如今还敢玩笑。他说话时眼神直白,没有防备,没有顾忌,一派少年气。 他不是傻,而是根本没意识到“错”这种事会有后果。 因为他知道,出事了会有人替他兜底。 沉时安这才意识到,这家里从小就有人护着这些孩子长大。 他们犯错、撒野、嘴快、说错话,都没关系。 他想起自己十一岁的时候,为了填饱肚子,早上捡完垃圾就要去鞋铺或者麻将馆看看缺不缺打杂。 他望着沉时杰那张懒洋洋的脸,忽然就明白了一点:有些人一出生,就被允许随便活着。 而他不是。 饭局开始前,沉兆洪开口:“今天把你们叫来,是件正事。安仔,从今天起正式入族谱,名叫‘沉时安’。按辈分,叫你们一声堂亲。” “这孩子总算进门了,”沉兆华开口,笑得意味深长,“大哥选日子选得真准。” “他这
上一章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