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329节 (第2/2页)
后来问师丈,他说从计划经济跨入市场经济,物价上涨是必然。 以后随着国家放开管控的资源品种、数量增加,涨幅还会更大。 如今的物价涨幅,还算是和缓的。 这个说法让于朵很感兴趣,她觉得经济学很有意思。 但常安说的四合院会涨价,应该不是这个意思。 物以稀为贵么? 四合院在老北京好像还真不算多稀有。以前家家户户都是这么修的啊。 但如果按他说的,把大杂院都拆了来修楼房,那剩下的就确实比较金贵了。 关大爷那里买卖古董,都要讲究一个稀缺性。 还有,她也听图书馆的人说过最珍贵的古籍往往都是孤本、绝本。 但是,四合院能涨到哪儿去?也得考虑人的收入吧。 如今卖得比较贵的,还是楼房。 住楼房的基本都是干部。 不过通过和师丈聊天,于朵也得知那些好的、大的四合院里住的往往是更大的干部。 这一茬于朵想了一想,但没有太走心。 她又买不起,就一个占地160多平、占地120平的废品站,她都吃力得很了。 他们上午这么骑车逛了两个小时,然后就往颐和园骑了。 中午点了几个满汉全席比较经典的菜,还体验了一下那个氛围感。 等吃过午饭,于朵带着那哥俩去游湖。 沿着湖,在树荫下慢慢悠悠的骑自行车,迎接扑面而来的风、看着波光粼粼的昆明湖,这还真挺享受的。 常平笑,“估计清朝的皇帝只有宣统有过我们这样的享受。” 于朵笑,那是。别的皇帝没骑过自行车吧。 听说宣统皇帝为了学骑自行车,把故宫很多门槛都锯掉了呢。 她道:“我们冬天也喜欢来这里,还有什刹海滑冰。” 于朵想起自己那双继承自大哥的、陈旧的滑冰鞋。 就那,于鹏以前还挺惦记的。不过他如今也是能赚钱的人了,也许就不惦记了。 管他掂不惦记呢,于朵决定今年过冬的时候给自己买一双新的。 等太阳不那么烈了,她看看手表,“我要去一趟旅行社的办公室。你们要不要顺道去看看华侨公寓?” 常安挑眉,“华侨公寓?” “对,五六十年代从海外回来的华侨,也是大多对居住环境不太满意。政府就专门为他们修了华侨公寓。比较宽敞,150——240平,然后生活上比较方便。我觉得目前来说,居住体验比没改造过的四合院好。” 常安道:“好买么?” 这买来住的话,似乎这种更好些。至于四合院,可以买来放着待涨。 于朵摇头,“买得起的都是不差钱的,反正这半年我是没见到有人卖。老师和师丈有一套,我就是租了他们的房子来做办公室。” 华侨公寓一套房起步价四万,大的能卖到六七万。 而且从1962年开盘到如今,其实没涨太多。 买得起的可不是有钱人么。 常平想了想,“我想起来了,之前是听宁哥管二婶叫‘房东太太’来着。” 常安道:“行,跟你去看看。你那个樱花国的团,什么时候开始?” “就明天了。” 常平道:“于朵,你那里的导游都像你质量这么高么?” 他觉得一路遇上什么,只要问于朵,她基本都能解答出个一二三来。 看得出平时阅读面很广,博闻强识。 于朵笑笑,“多谢认同啊!不过,十个手指头伸出来都不齐呢。” 她真是这么想的。 六十年代大学毕业、曾经在外交部工作过的蔡成,虽然被叫做‘蔡疯子’,但真要说质量,那无疑是很高的。 倒是明天即将单独带团的胡志广,她有些担心。 当初招聘,常宁也是跟她说的。收下胡志广就是矮子里头拔高子,根本就没有太多选择。 于朵突然从广州冲动跑回来,不想再陪着逛耍了。给的理由就是担心胡志广第一次带团有问题。 但这也不完全是借口。她真的有些担心胡志广掉链 子。 三个人很快骑到了华侨公寓。 于朵领着他们把车停到了有车棚的地方,然后上楼。 她有钥匙,叩了下门直接就开门进去了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