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乡的姐姐回来了_第390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390节 (第1/2页)

    农村姑娘,除非是那种家里很多兄弟,而且父母、兄弟都很宠爱的。

    不然,基本个个都是铁娘子。

    于朵点头,“那祝你好运。”

    应该怎么都能跟负心汉要到一个月10块钱的抚养费吧。

    再加上在自己这里挣的35块,母女俩节省点过日子也就够了。

    黄姐有些迟疑的看看于朵,“于朵,我、我前两天打电话回家,妞妞说她舅妈什么好吃的都只给表哥、表弟,什么累人的活儿都要她做。而且,她顶了两句嘴,她舅舅一巴掌就把她扇倒在地上。已经松动的牙齿,直接就被打掉了。她还说要偷偷混上火车,来北京找我。我好不容易把她安抚住了。我想把她接到北京来。你放心,我跟旁边的人打听了,外地户口的孩子也能送去读书,还是寄宿的。”

    寄宿的,寄宿的可以。就是周日接回来一天而已。

    对于朵没什么影响。

    “学费那些你打听好了么?”

    这旁边住的都是老师,教育方面的资讯是比旁人要清楚些。

    北京有不少外地借调进京来的人。没拿到户口前,那小孩也要读书的。

    应该是政府基于这样的考虑,所以有相应规定吧。

    “外地户口学费要贵一些。一年高价加学费、食宿费是300。但我挣钱,不就是为了让妞妞过得好么。”黄姐说到这里,眼眶都红了。

    于朵纳闷地道:“你爸妈都不护着点么?”

    她爸妈要是还活着,她前几年肯定要过得好些。

    黄姐苦笑道:“农村老人,以后老了动不了了,就只能靠着儿子、儿媳过日子。他们就是想护,也有心无力。只要不是太过分,肯定不会出声。而且,本来农村的女娃子就过得苦。”

    于朵挠挠头,城里老人像是她爸妈那样的工人,内退了还能有一份退休工资。

    自己能养活自己,还能有些结余。那儿子、儿媳就不敢太造次。

    农村老人没有退休工资,那确实难办。

    要说靠积蓄度日,农村那么穷,年轻时候能有什么积蓄啊?一家子弄糊弄着能吃饱肚子就不错了。

    如今老了,儿子、儿媳孝顺的还能吃口安乐饭;遇上不孝的、或者是能力不行的,那可就艰难了。

    这就是养儿防老。

    自己都顾不过来,对外孙女又能护得了几分?

    “行,那你明天去如果要到抚养费,就请几天假回去接女儿吧。不过请假要扣工资。”

    到时候她就去吃几天食堂。

    黄姐女儿七八岁吧,比于鹏还小些呢。

    真让她混到火车上去,半路让人贩子弄走了可就坏了。

    黄姐点头,“好的、好的,谢谢你啊。”

    等于朵骑着车走了,黄姐来到门卫室打电话。

    她打到村支部,请接线员告知她父母,她过几天就回去接妞妞上北京。

    有这个电话,她哥嫂最近肯定就得收敛着点了。

    他们会不满,也是因为黄姐还没有拿到第一个月工资,没寄钱回去。

    第274章

    还有,黄姐走了,以前她承担的活儿就得他们俩分担了。

    等于是凭空多了好多活儿。

    黄姐当初带着女儿住在娘家,那肯定跟于朵当年一样,干活儿得格外卖力啊。

    所以,如今她留下的拖油瓶肯定免不了受累、受气。

    接线员道:“啊,你要把女儿接到北京去啊?你找到何成了?”

    “都知道他考上的是首都师专中文系了,我自然能找到他的。他能改了名字,总不能大学都不读了。不过,我可不是靠他才能把女儿接到北京。我自己当保姆也能挣一份钱。而且包吃住,工资基本都能攒着。”

    妞妞的学费、食宿费,大概要用掉她七成的工资。因为不是本地户口,得读高价嘛。

    但母女俩能在一起最重要。

    听说她被舅舅一巴掌扇倒在地,松动的牙齿都掉了,黄姐的心真是纠结成了一团。

    隔壁一位退了休的老师,听说了黄姐家的情况,已经答应帮着联系好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