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乡的姐姐回来了_第581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581节 (第1/2页)

    常宁想了想,就以收音机厂的利润,估计都不用跟他借什么钱。

    毕竟,他可是把京津冀的市场都暗搓搓的拿下了。

    常宁道:“那行吧,我再看看其他投资渠道。不过反正我也没想、也不可能去执掌常氏的海外分公司。我再问于朵要不要用呢。她不是想在东京也开一个旅行社么。不成,不能当着常荷的面问。也不能显得远近亲疏太分明了。”

    等到了医院,常宁就没急着问这茬。

    于朵和他们说起辛明宇的志向,“听说现在专科都能进来当医生,他准备一气儿读到博士。”

    她有点对辛明宇刮目相看的感觉。

    比起当初那个就在肉联厂厂办混日子的副厂长公子,辛明宇这变化简直可以用脱胎换骨来形容。

    第420章

    常宁道:“辛家也是目标明确的人家。辛明宇从前没长醒。但自从决定参加高考,肯定也被父母重视起来了,把他也当做了改换门庭的备选。他父母毕竟是50年代的大学生,又长期在国有大厂担任领导工作,有这样的见识不奇怪。而且,他家也不缺他当医生挣的那份工资。”

    辛家父母的工资原本就算是工薪阶层的高工资。父母都是国有大厂的处级领导了。

    再加上他们还和林家合伙开了电器行。家庭月收入几千应该是有的。

    何况辛明宇自己还开了个电器行呢。

    电器价格多贵啊!他省事省心的哪怕一直挣3%,一个月净利润也上千了。

    再说不还在卖小顾的收音机么。

    更何况一旦攒够了本钱,他肯定会自己进货的。

    毕竟朱丹那个车队的存在,以及霍先生对车队的控制,让人进货还挺安心的。

    所以,他有资本一路读上去。

    是,现在华国的教育基础差,很多硕士点、博士点还不健全。

    但过几年等他本科毕业应该就已经好起来了。

    而且,他就是自费出国也是读得起的。

    男人嘛,有自己的职业追求很正常。更何况,他肯定不想输给小顾和于朵。

    顾朝暮也点头,“我小姑父也说如今医生的学历偏低了。不过那些老医生多是有真本事的。老人老办法,不会强制要求他们这把年纪了还去提高学历。但以后进新人,估计会越来越看重学历。而且他还说,医科大学本科四年,原本就有些不够用。他现在带实习生就感觉他们应该再多多书。”

    两人待了一阵,准备回去了。

    腿脚便利的于朵便送他们出去。她在斗室里待得不太自在,有机会就爱出去走走。

    别说她了,就连常荷每天都要护工用轮椅推她出去走一圈。

    至于小兰,她正在消肿的关键期,腿脚倒是能少用尽量少用。

    她就老老实实在病床

    上看电视,争取能早日出院。

    这次的事于她肯定算工伤,医药费常宁负责。还给她发了一笔钱压惊。

    等出了住院部,常宁就问于朵要不要借钱先把东京的分社弄起来?

    于朵的计划原本是等到国庆之后,南京的分社成了气候,看看再说。

    樱花国那边的房租、人力成本这些都非常高。

    唯一好一点就是在当地买车来用,不用给高额的关税了。

    但算下来,也得有二十来万才敢打主意。

    顾朝暮指指旁边的亭子,“我们去那边坐着说吧。”

    他也有事情想说。

    于朵和常宁跟着他过去。

    走过去的一路于朵已经想清楚了。

    所以坐下她就道:“这样吧,樱花国的分社咱们的股份比例变一变。你六我四!这样我也不用背那么多的债。”

    能在东京开出旅行社的分社,那都是靠着常家。

    她再占股八成,不合适!

    常宁道:“于朵,你是不是太见外了啊?”

    “那又不是二房单独的产业。你占大头比较好!”

    这样她就只需要筹集八万的股金。

    顾朝暮道:“我也觉得这样比较好。是你的产业,那用常家的资源就是应当应分的了。而且正好你那100万人民币的投资份额不是还没用完么。另外就是樱花国开旅行社,在营业之前就得取得营业执照。到时候官方查你的资格,你是常氏子弟也要好办些。于朵还没满18周岁呢。”

    也就华国现在才开始改革开放,很多规矩都还没有立起来。

    但在东京开旅行社,肯定是必须先办执照的。

    于朵点头,“对,就是这样。”

    常宁想了想,“那行吧,那咱们凑20万过去。我出12万,你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