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645节 (第2/2页)
的钱,倒不至于苛待她。但寄人篱下的感受还是很深刻。 反倒在于朵这个大不了她几岁的小姨这里,感受到了其乐融融的气氛。 娜娜一边惬意地撸着羊肉串,一边喝着八宝茶。 等嘴里空了才道:“小姑,我们要怎么样才能过上你这样的生活啊?” 自己有一个四合院,想吃什么就吃什么,真的太好了啊! 尤其跟如今还在吃着囤来过冬的大白菜的人家比,小姑姑真的是富足。 那大白菜吃到最后,往往叶子都没了。 也难怪小姑让早早的就关了院门。 小姑说有吃可以不瞒天,但最好不要显摆给周围的街坊四邻看。 太容易让人不平衡了! 这是自家亲姑、从小照顾自己长大的,娜娜就直接问了。 而且,也没背着人。不怕被这些小伙伴也听了去。 这话一问,于鹏、妞妞都忍不住看了过来。 也就霍娆淡定些。因为她如今已经可以过这样的日子了。 等爸爸和于凌阿姨回来,她和弟弟就会搬回自家的四合院。 她准备到时候也凑集丰盛物资,回请一下小姨。把这些小伙伴也都叫上。 不过,她能过这样的日子,靠的是爸爸。 可小姨可是靠的她自己。 所以,她也感兴趣的抬头看了过来。 甚至黄姐手上翻动烧烤、放调料的动作都慢了下来。 两个退伍兵大哥戴着一次性手套在串烤串,也忍不住竖起了耳朵。 他们入伍的时候是1977年,那会儿还没有改革开放。 三年后退伍,就感觉社会变化好大。 尤其在看到顾朝暮和于朵这些胆大的年轻人做生意,简直财源广进。 肯定也忍不住有些好奇啊。 被几个半大孩子目光灼灼的盯着,于朵道:“我啊,主要还是遇上了改革开放。简单来说,就八个字:顺应时势、寻找机会。” 霍娆、于鹏、于娜、黄芸(妞妞)听了都努力想,自己能找到什么样的机会。 诚诚不懂那么多。看到冷场了,就把他的汽水举起来,“干杯——” “好,干杯——”大家端着茶,也都配合的和他碰杯。 等吃好了,几个 半大孩子帮着三个大人收拾,诚诚也拿了扫帚说他要扫地。 于朵道:“行,动一动也好,帮助消化。估计都比平常吃得要多。” 等黄姐和两个退伍兵在厨房洗涮的时候,于朵就领着几个孩子在屋檐下靠着墙壁走动。 正房和东西厢还有倒座房都是连在一起的,这就根本不怕天上在下雪了。 “我这儿还是不够大,也幸亏今晚雪不大。那种大宅子的风雨连廊,比这宽许多。再大的风雪,都不会飘进来。” 霍娆看看于朵,小姨,你是不是忘了你还有一栋这样的大宅子? 于朵确实是看到她的目光,这才想了起来。 那房子她真没什么真实感。就去看了一回,贷款买下来就租出去了。 主要也是没怎么占据她的现金流。花了64.4万买的,一次性就进账60万。 等到消食消得差不多了,大家各回各屋,打热水洗漱。 诚诚有于朵照管,其他人都生活自理。 雪下了一夜。第二天一大清早六点,商大哥就扛着大扫帚出去扫雪了。 这种天气,街道回组织扫雪。家家户户都必须出一个人的。他和老陈轮着来! 必须这个点就去,不然就耽误人家上早班的人出门了。 等他七点半扛着扫帚回来的时候,额头上都有汗。 这会儿只有黄姐和陈哥起来了。黄姐在做早饭,陈哥在扫院子。 两平米的简易门面已经改好,和灰砖很搭的旧门也安装好了。 外头用两条锁自行车的链条锁锁着,是朱雪昨天拿来的。她说这样不会破坏门的整体性。 她的缝纫机昨晚就放在了这边。 营业执照自然也拿回来了。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