下乡的姐姐回来了_第735节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   第735节 (第2/2页)



    松下、东芝、日立……这些品牌就连幸福里的小孩儿也如数家珍。

    关大爷道:“他爷爷可是老红军、老八路。老爷子临终都很惦记他收音机厂的生产线还没有运回国。大家伙都学过的啊,林则徐大人说的‘师夷长技以制夷’。落后了,就必须去学习!不能

    再像满清皇帝,闭关锁国。所以我们才要搞改革开放嘛。不但要吸引外国人来投资,也要出国去多看、多学。我出去,也是想看看能不能把流落在外的、老祖宗的东西买一点回来。”

    这么一番说,终于让何大妈等人的脸色缓和了许多。

    那些想说‘人家年轻人过去学技术,你过去能做什么’的人也就闭嘴了。

    真要能把流落在外的古董买回来一件两件的,那也是功德。

    于朵和顾朝暮这才跟着关大爷进了屋。

    梅姨抱着儿子道:“幸好你们把人给说通了。民间对小鬼子,还是有仇恨的。”

    哪怕北京和东京结成了姊妹城市也是一样。

    关大爷道:“那哪能没有?他们甚至篡改历史,对这件事都不承认。”

    于朵道:“您要是正在外头遇到了老祖宗的东西,要买回来钱又不够的话,就直接上我那旅行社拿吧。”

    那边她只有四成的分红,不够的部分她私人补上就是。

    关大爷点点头。到时候如果因为钱不够,失之交臂确实可惜。

    第二天一早,于朵和顾朝暮就驱车去往大四合院。

    室内卫生之前就让人做好了。

    他们抵达之后就熟门熟路的到私房菜馆吃早饭。

    然后才拿上菜回自家。

    顾朝暮口口声声称这里是‘咱们家’,于朵难免也受了影响。

    确实也有几亩地的地盘是她的嘛。

    常宁上外交部加班去了,今天不过来。

    今天一共就六个人吃饭。之前的四菜一汤掌握之后,于朵又多学了两个菜。

    又不是工作餐,不用拘泥于四菜一汤。

    她让顾朝暮分担两个菜就好,可以在客厅帮着陪陪客。

    两人回到自家,于朵拿了浇花的水壶去浇花。这一周她天天过来都要浇花,习惯了。

    之前是安排了人拿着钥匙,每日过来打理。

    顾朝暮则拿起大扫帚开始扫庭院。

    秋天了嘛,天天都会有落叶。

    他俩都还挺喜欢这种现世安稳、岁月静好的感觉。

    戴嘉慧开着大姑的车,母女俩一起过来的时候,他们已经在厨房开始处理今天的菜了。

    该洗的洗、该切的切,该摘的也要摘。

    这会儿于朵坐在矮凳上摘香葱,顾朝暮在水池边的高凳上刮鱼鳞。

    戴嘉慧没急着进去,就坐在驾驶室看着厨房。

    这一幕看着好美好啊!阳光从窗户投进去,洒在那两人身上。

    男帅女美,时不时说上两句、眼中都暖意融融。

    看了这一幕估计不婚主义者都会短暂升起‘其实结婚也不错啊’的想法。

    顾大姑也看得满眼欢喜。经历了风风雨雨,看到小一辈的日子安稳实在是再好不过了。

    顾朝暮刮鱼鳞的时候,有一点血渍溅到了下巴上。他试着抬着胳膊想擦,没擦干净。

    于朵过来洗香葱看到了,伸出带水的手帮他抹掉,“好了。”

    动作十分的自然。

    两个人刚才听到车子进来的声音了,却没见到有人进来。

    便朝外头看过去,这才见到大姑和戴嘉慧一起下车进来。

    于朵放下香葱,冲洗了一下手上的泥巴。然后出来开冰箱、取水果,又沏茶。

    大姑母女在装修好后也是头回过来,便不见外的里里外外看了起来。

    关大爷昨天过来,也是到处参观了一下,然后说这儿装修肯定有高人指点。

    顾朝暮就说请了一个早年建筑世家出身,后来投身革命的老人家当顾问。

    人家把正在大学里学建筑的大孙子派过来给他当的监工。

    老人家对古董也是懂的,所以这边的摆件没有哪一件串了年代。

    大姑母女看得不那么专业,但也觉得这房子是收拾得极好的。

    戴嘉慧道:“所以说还是得有钱啊。”


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